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有沒有發現二代健保哪裡不扣錢?

我們先來看看哪裡會扣錢↓ (點圖放大)


在我看來除了健保未來會破產這個原因之外

還有就是嚴重高齡化之後,大量的老病死殘會對保險業造成影響

國內壽險公司今年上半年有6家資本適足率不足
4家公司淨值為負數,其中國華人壽淨值缺口持續擴大到753億元


753億由安定基金接管,全民買單

保險公司不能倒啊,怎麼辦?
來扣個健保稅,順便把錢趕到保險公司去(因為買保單不用扣健保稅)

結果因為定存被扣稅,或不想被扣稅而只好把錢拿來買台灣垃圾保單的,依舊是中產階級

保險公司有錢了繼續去炒房地產,聰明人繼續把錢往國外搬,被血洗的依舊是一般老百姓


下面這條連結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希望我下次再看到新聞時,它不要變成1000億

從國華人壽淨值為負579億,看金管會的監管能力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境外保單「利息5%」詐百醫護?


Investors Trust Assurance SPC,簡稱ITA-SPC或ITA
原名American International Assurance SPC,簡稱AIIT或IT


這算是舊聞新炒了↓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928/34538977/

當時該公司對於紛爭的聲明稿

https://www.investors-trust.com/newsletters/docs/InvestorsTrust_CompanyStatement_June052009_cht.pdf

公司介紹↓
http://tw.myblog.yahoo.com/jw!Ln2raWWYG0MH6iXqtzEDtQ--/article?mid=34&prev=86&next=19&l=f&fid=8
-----------------------------------------------------------------------------

看完上面應該稍微對AIIT和ITA有些基礎認識了吧~
那我就來說說這些事情的來龍去脈吧

早在2011年底以前,在台灣販賣境外保單僅是違反民法(目前是刑法)
所以當時台灣的許多金融機構都有販賣境外保單(尤其是保經)

而這起事件的商品主角APEX,你可以把它想成是台灣的投資型保單
最主要的差別在於,APEX沒有保險成本,所繳保費僅是投資於基金

並且有20個月的投資閉鎖期,閉鎖期間不得贖回、停繳(基本上境外的投資型保單都差不多是這樣的架構)

台灣的投資型保單雖然沒有閉鎖期,但是前5到6年總收費用約年繳保費的150%
在我看來其實只是一種變相的閉鎖期(兩年內解約或贖回肯定大賠)


回主題
當初AIIT在台灣臭名遠播,主要就是兩個原因:

1. 業務員不實銷售
2. 投資人不看合約

業務員怎麼樣不實銷售呢?

這個東西其實和台灣的投資型保單差不多
就是前置扣掉的費用很高(簡單講就是傭金和成本),只要你在前5年做贖回的動作

賠錢的機率是很高的(時間不夠,即使投資有獲利也很難追上成本)

所以基本上,不管你是買台灣還是買境外的
最好都是繳個10年以上,這張保單才有價值(當然前提是投資方向和資產配置正確,台灣的當然還多了一個年紀越大保險成本越高的問題)


可是一張合約你要人繳10年
許多人就嫌時間太長了、要繳的錢太多了、可以領回的時間太晚了
更何況這還是基金投資,投資可是有風險的呢~ 沒有穩賺不賠的喔

這樣看起來,這東西好像不太好賣,怎麼辦呢?
很簡單,只講好不講壞囉(又稱銷售話術)


「這張合約的閉鎖期只有20個月,第21個月開始就可以領回或停繳,非常的靈活具有彈性」←許多業務甚至連閉鎖期都不提

「這張合約連結的基金可不是台灣投資型保單那些影子基金,甚至還有許多台灣沒有賣的好基金,如純正投資中國的基金和避險基金」←台灣賣的中國基金有投資比例的限制

「這張合約是完全投資基金,沒有保險成本的部分」←稍微有良心和專業的業務會提醒你保險的部分可以用台灣定期險做,如果你有需要的話

「這張合約是信託架構,資產免稅且債權隔離」←這點其實對有債權人追討債務或者是有錢人來說比較有差



這樣聽起來好多了~ 連我都想買了!

你可能會問,風險呢?

傻孩子,當然是只提賺錢不提賠錢囉,不然東西怎麼賣的出去呢?


於是這東西就像台灣的投資型保單一樣
在2008年股市大跌之後,產生了一大堆的訴訟和投保糾紛

投資型的產品更是逐漸式微
但是前面賣的嚇嚇叫,該來的跑不掉


我曾在想AIIT為何要改名ITA
或許就是因為名聲實在太臭了,索性就換個名子了

慘的是換了名子台灣業務繼續不實銷售
搞的這間公司請律師在官網發聲明啟事

說起來還真諷刺,台灣這些不肖業務靠著不實銷售替這間公司帶來大量業績
卻也讓它成為境外投資型保單負面新聞最多的公司


順帶一提,仙女王如玄也有買境外的投資型保單↓
http://kresnik999.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1025.html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完全不節稅,賺到的更多?


戴勝益表示:「完全不節稅,賺到的更多」

戴勝益更自1998年起,就在王品集團的「憲法」中規定:「不避稅,連合法節稅亦不做。」若員工逃稅、避稅,立即開除。因為他相信,「完全不節稅,賺到的更多。」


http://tw.news.yahoo.com/%E7%A8%85%E5%88%B6%E4%B8%8D%E5%85%AC-%E5%AF%8C%E4%BA%BA%E5%85%8D%E7%A8%85-%E4%BD%A0%E6%89%9B%E5%9C%8B%E5%82%B5.html

------------------------------------------------------------------------------------------

如果這人是為了賺錢,那我真不懂他在想什麼

如果這人是為了道德公平正義,那他應該思考一下

自己合法節下來的稅拿去回饋社會和員工

跟繳給政府運用,哪個會比較有效率

------------------以下為小故事一則-------------------

2002年間

Stanley Works因為遷籍至百慕達遭阻,無法和已在百慕達安頓的Cooper Industries跟Ingersoll Rand公平競爭

隨後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就關閉九座工廠,裁員一千人

(百慕達為世界知名離岸金融中心,或稱租稅天堂)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Surviving the Economic Collapse


轉-簡介

2001年阿根廷的經濟崩潰,一個中產階級國家瞬間掉入貧窮的深淵,這篇是由一位親身體驗這個轉變的阿根廷設計師所撰寫,充滿著各種實用的情報和無限的心酸。

經濟崩潰後,犯罪率飆漲,食物價格飆漲了100~300%、甚至買不到,書本價格漲200~300%,50%的大學生輟學,因為他們所學的東西他們已崩盤的經濟根本不需要、或是需求有限。中小企業衰敗,代表了工作機會的喪失,中產階級大量失業,其生活條件大幅衰退,但是國際競爭的壓力仍在,留下的企業並不會因為你國家的經濟崩盤而對你的要求有所縮減,反而是抱著”你不做,後面還排著一堆人等著做”的心態提高產量要求。

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進口物大幅度漲價,連帶的影響了水電瓦斯等的民生硬體的運作,失去了基本生存功能的都市成了犯罪與死亡之地。

本篇作者以SURVIVALIST的心態,提供未雨綢繆的準備見解(雖然台灣不准擁有槍械,但你仍必須學會有效保護自己和家人),包括儲備糧食的重要性,對於日常中停電的準備(照明),治安敗壞下的居家安全問題等等。

按照台灣現在的狀況,以後難保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連年的經濟措施失當與浪費和政治的空轉,外加國際經濟的現實轉變,台灣即使不會全面崩盤,經濟的衰退或是停滯卻已經成了事實。

雖然台灣是個島國,和外界的接觸比阿根廷繁許多,也連帶的多了一些些微的機會,但是長痛雖然沒有,短痛卻是必然的,這時候你該問自己:你該怎麼做?

因為別幻想美國或是大陸會來救我們,就算來了,國際現實可沒有白吃的午餐。

當情況糟糕到要輪到大陸要出手,那情況已經掉落了谷底,而援助的代價就是喪失台灣政治自主性的談判籌碼。

美國最多就是提供一些貸款,至於我們政府有沒有智慧學習韓國利用外款自金融風暴中站起,也是未知數。

甚者,外資會大量低價購入台灣賺錢的硬體、企業,讓你連翻身的機會、資本都沒有。

他國的經驗,提供了我們學習的機會。

並不是要大家瘋狂的花大筆錢囤積物資或是怎樣,而是希望大家停下來想想:假如一些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你要怎麼做? 對你而言,哪些"意外"(資產損失)是有可能會發生的?失業?火災?地震、颱風?當這些意外發生的時候,你的生活會遭遇到哪些變化?我可以做什麼事來預防、或是至少降低損失?

大環境的變遷,往往不是一個人能立刻改變的,唯有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才有資本去改變世界。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在馬來西亞境外金融業者寫的文章


關於國際金融...走出去才有希望

美國暢銷書作家佛里曼曾寫過一本書「世界是平的」,

他說拜科技之賜,不管你在哪裡,

只要有網路、只要有創意,都有機會成功,

沒錯,金融業也可以跨平台全球市場都能交易,

立足點是平等,但參與者眼裡可沒有公平二字,

反而大家追求的暴利機會是來自於不公平的遊戲規則,

不對等的資訊落差及不合理的利差。


不公平乃利之所在


當年在阿扁的二顆子彈事件發生時,是周五台股收盤後,

有辦法的人都下新加坡摩台指的期貨空單,

不管是停損或套利都佔了先機。

而我們一般投資人只能等到周一開盤,

連續二天台股跳空大跌,躲都躲不掉,

只能被迫斷頭,這公平嗎?


銀行在低利率時代,傳統的存放款利差已經賺不到錢,

於是都轉攻財富管理,大量的聘請理財專員,

建議客戶把存款轉去買基金、或買結構型債券,

這樣銀行就不用支付利息,反而可以有手續費收入。

沒有公平正義,只有利害關係


結果美國發生次貸風暴雷曼銀行倒閉,

台灣的銀行只負責銷售了很多的雷曼債,

卻不負責代投資人求償。

在香港也有很多買到雷曼債的投資人,

卻可以得到賠償,這公平嗎?


好不容易金管會終於在今年七月,

實施新編製之壽險業第五回經驗生命表,

但是在國外早就已經用第八回、第九回生命表了。

台灣不是要與國際接軌,要做亞太金融中心嗎?

這種商品怎麼會有競爭力,同樣都是華人,

為什麼在新加坡在香港,人命就比較值錢,這公平嗎?


所以管你世界是平的,台灣的金融市場關起門來自己玩,

聰明的人都往國外跑。

追求公平正義是一個崇高的理想,

但在過程中先要讓肚皮填飽,

股票市場低成交量將成為常態,

證券公司裁員整併已是趨勢,

撐不下去的小型券商、業績不好的營業員又將另謀出路,

平白遭受池魚之殃。


水清無魚,沒量沒行情,股市雖然少了證所稅的變數,

還有歐債危機未解,投資人還是謹慎應對,

在大行情沒來之前,搶反彈手腳要快,

淺嚐即止,保留實力在市場轉好之後再進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