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從國華人壽標案,看金管會的監管能力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1012/34568392

國華人壽有許多高利率保單,預定利率都在6%以上
就算國華人壽投資操作再好,3.8%的報酬率還是會產生2.2%以上的利差損

試問,當你是經營者,這穩定賠錢的標案你接不接?

沒人要接,怎麼辦?

因此政府開出優渥條件,補貼得標國華人壽的財團1000億

且得標後20年不受資本適足率限制
消息一出,立刻有大批財團領標。

這1000億,全民買單

當四大基金都因政府財政不佳、未來即將面臨破產
唯獨安定基金必然不會有事?而且能夠無限支撐保險公司?

保戶及人民應該好好思考並且正視此問題



後續追蹤↓↓↓ 安定基金一次賠光,還要跟銀行貸款560億


全球標下國華人壽#賠付金883億!560億來自銀行聯貸 #全民買單

歷史回顧↓↓↓
從國華人壽淨值為負579億,看金管會的監管能力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大眾化的平民投資理財初學指引


絕對不要做的財務自殺行為:

一、不要購買台灣任何終身險種(包括投資型保單)

二、不要透過台灣的任何投資管道購買基金(尤其是台灣本土投信發行的基金)


如果你已經知道什麼不能做了,但你不曉得什麼可以做

請參考以下書籍

-------------------------------------------------------------------------------  
保險部分:《平民保險王》

作者劉鳳和還有另外兩本著作,都可以參考

若你真的很懶,可以直接聯繫劉鳳和,請作者幫忙規劃
因為他本身就是保經業者

※ 我只聽過他一次演講、僅一面之緣,無任何利害關係

-------------------------------------------------------------------------------
基金部分:《股海勝經》

本來我想推薦墨基爾的《漫步華爾街》系列,或約翰·柏格《柏格談共同基金》

但以簡單為上的原則,還是先推薦作者綠角的書,他的部落格也有很多資訊,可以參考

-------------------------------------------------------------------------------

※ 以上這兩位都對台灣金管會頗有微詞

※ 劉鳳和更是曾經為了幫保戶申張權益親臨保險局,最後被保險局官員趕出場

因為他的問題一針見血的直指核心,讓保險局的官員承受不了(不知那些官員是心虛,還是無知所以無法回答問題)

-------------------------------------------------------------------------------


希望各位真切思考自己的投資環境和主管機關的態度

我刻意把部落格寫的簡單明瞭,為的是讓大家都能夠瞭解

金融圈的惡質銷售行為和專業素質低落→→害投資人賠錢→
→辛苦錢到了另一個無良無知金融業者手上被坑殺→→不再信任金融業者→→自行投資研究仍然受傷賠錢→→不再做任何投資理財

我真心希望這個惡性循環能夠結束
最近比較忙碌,我覺得有必要先打這篇文章

未來編輯中或待更新的文章會慢慢補上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台灣房地產炒作和Home bias的關聯

中國有6400萬空屋,但還是一堆人買不起房子;GDP神話其實只是泡沫經濟

炒作房地產對於提升經濟成長力實際上是灌水效果
美國這次的QE3就是如此,用資產泡沫來救經濟
美國靠印鈔票買MBS,那台灣呢?

先看看新聞↓↓↓
土地開發利多 政府炒地救經濟
-----------------------------------------------------------

台灣的具體做法就是鉗制各種除了保險以外的投資管道
增加除了保險資產之外的各種稅賦,並且提高資金進入保險資產的優惠

例:二代健保

羊群(資金)不想被剪羊毛(扣稅)
換道而行,卻被趕入屠宰場(購買保單圖利業務員和財團)

資金到了炒房大戶壽險業手中,最後還是灌回房地產,惡性循環
Home bias可以看成是悲劇一場了

導演是政府和財團,反派演員是金融機構和銷售員,領便當的則是老百姓


「保險滲透度世界第一」 背後的真相↓↓↓
台灣人的保費占GDP的比例世界第一

-----------------------------------------------------------
本土偏差(Home bias)
投資人會對本國的產業,產生一種較安全的錯覺,而沒有辦法公正比較,位在國外相同或是更好的投資機會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有沒有發現二代健保哪裡不扣錢?

我們先來看看哪裡會扣錢↓ (點圖放大)


在我看來除了健保未來會破產這個原因之外

還有就是嚴重高齡化之後,大量的老病死殘會對保險業造成影響

國內壽險公司今年上半年有6家資本適足率不足
4家公司淨值為負數,其中國華人壽淨值缺口持續擴大到753億元


753億由安定基金接管,全民買單

保險公司不能倒啊,怎麼辦?
來扣個健保稅,順便把錢趕到保險公司去(因為買保單不用扣健保稅)

結果因為定存被扣稅,或不想被扣稅而只好把錢拿來買台灣垃圾保單的,依舊是中產階級

保險公司有錢了繼續去炒房地產,聰明人繼續把錢往國外搬,被血洗的依舊是一般老百姓


下面這條連結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希望我下次再看到新聞時,它不要變成1000億

從國華人壽淨值為負579億,看金管會的監管能力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境外保單「利息5%」詐百醫護?


Investors Trust Assurance SPC,簡稱ITA-SPC或ITA
原名American International Assurance SPC,簡稱AIIT或IT


這算是舊聞新炒了↓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928/34538977/

當時該公司對於紛爭的聲明稿

https://www.investors-trust.com/newsletters/docs/InvestorsTrust_CompanyStatement_June052009_cht.pdf

公司介紹↓
http://tw.myblog.yahoo.com/jw!Ln2raWWYG0MH6iXqtzEDtQ--/article?mid=34&prev=86&next=19&l=f&fid=8
-----------------------------------------------------------------------------

看完上面應該稍微對AIIT和ITA有些基礎認識了吧~
那我就來說說這些事情的來龍去脈吧

早在2011年底以前,在台灣販賣境外保單僅是違反民法(目前是刑法)
所以當時台灣的許多金融機構都有販賣境外保單(尤其是保經)

而這起事件的商品主角APEX,你可以把它想成是台灣的投資型保單
最主要的差別在於,APEX沒有保險成本,所繳保費僅是投資於基金

並且有20個月的投資閉鎖期,閉鎖期間不得贖回、停繳(基本上境外的投資型保單都差不多是這樣的架構)

台灣的投資型保單雖然沒有閉鎖期,但是前5到6年總收費用約年繳保費的150%
在我看來其實只是一種變相的閉鎖期(兩年內解約或贖回肯定大賠)


回主題
當初AIIT在台灣臭名遠播,主要就是兩個原因:

1. 業務員不實銷售
2. 投資人不看合約

業務員怎麼樣不實銷售呢?

這個東西其實和台灣的投資型保單差不多
就是前置扣掉的費用很高(簡單講就是傭金和成本),只要你在前5年做贖回的動作

賠錢的機率是很高的(時間不夠,即使投資有獲利也很難追上成本)

所以基本上,不管你是買台灣還是買境外的
最好都是繳個10年以上,這張保單才有價值(當然前提是投資方向和資產配置正確,台灣的當然還多了一個年紀越大保險成本越高的問題)


可是一張合約你要人繳10年
許多人就嫌時間太長了、要繳的錢太多了、可以領回的時間太晚了
更何況這還是基金投資,投資可是有風險的呢~ 沒有穩賺不賠的喔

這樣看起來,這東西好像不太好賣,怎麼辦呢?
很簡單,只講好不講壞囉(又稱銷售話術)


「這張合約的閉鎖期只有20個月,第21個月開始就可以領回或停繳,非常的靈活具有彈性」←許多業務甚至連閉鎖期都不提

「這張合約連結的基金可不是台灣投資型保單那些影子基金,甚至還有許多台灣沒有賣的好基金,如純正投資中國的基金和避險基金」←台灣賣的中國基金有投資比例的限制

「這張合約是完全投資基金,沒有保險成本的部分」←稍微有良心和專業的業務會提醒你保險的部分可以用台灣定期險做,如果你有需要的話

「這張合約是信託架構,資產免稅且債權隔離」←這點其實對有債權人追討債務或者是有錢人來說比較有差



這樣聽起來好多了~ 連我都想買了!

你可能會問,風險呢?

傻孩子,當然是只提賺錢不提賠錢囉,不然東西怎麼賣的出去呢?


於是這東西就像台灣的投資型保單一樣
在2008年股市大跌之後,產生了一大堆的訴訟和投保糾紛

投資型的產品更是逐漸式微
但是前面賣的嚇嚇叫,該來的跑不掉


我曾在想AIIT為何要改名ITA
或許就是因為名聲實在太臭了,索性就換個名子了

慘的是換了名子台灣業務繼續不實銷售
搞的這間公司請律師在官網發聲明啟事

說起來還真諷刺,台灣這些不肖業務靠著不實銷售替這間公司帶來大量業績
卻也讓它成為境外投資型保單負面新聞最多的公司


順帶一提,仙女王如玄也有買境外的投資型保單↓
http://kresnik999.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1025.html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完全不節稅,賺到的更多?


戴勝益表示:「完全不節稅,賺到的更多」

戴勝益更自1998年起,就在王品集團的「憲法」中規定:「不避稅,連合法節稅亦不做。」若員工逃稅、避稅,立即開除。因為他相信,「完全不節稅,賺到的更多。」


http://tw.news.yahoo.com/%E7%A8%85%E5%88%B6%E4%B8%8D%E5%85%AC-%E5%AF%8C%E4%BA%BA%E5%85%8D%E7%A8%85-%E4%BD%A0%E6%89%9B%E5%9C%8B%E5%82%B5.html

------------------------------------------------------------------------------------------

如果這人是為了賺錢,那我真不懂他在想什麼

如果這人是為了道德公平正義,那他應該思考一下

自己合法節下來的稅拿去回饋社會和員工

跟繳給政府運用,哪個會比較有效率

------------------以下為小故事一則-------------------

2002年間

Stanley Works因為遷籍至百慕達遭阻,無法和已在百慕達安頓的Cooper Industries跟Ingersoll Rand公平競爭

隨後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就關閉九座工廠,裁員一千人

(百慕達為世界知名離岸金融中心,或稱租稅天堂)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Surviving the Economic Collapse


轉-簡介

2001年阿根廷的經濟崩潰,一個中產階級國家瞬間掉入貧窮的深淵,這篇是由一位親身體驗這個轉變的阿根廷設計師所撰寫,充滿著各種實用的情報和無限的心酸。

經濟崩潰後,犯罪率飆漲,食物價格飆漲了100~300%、甚至買不到,書本價格漲200~300%,50%的大學生輟學,因為他們所學的東西他們已崩盤的經濟根本不需要、或是需求有限。中小企業衰敗,代表了工作機會的喪失,中產階級大量失業,其生活條件大幅衰退,但是國際競爭的壓力仍在,留下的企業並不會因為你國家的經濟崩盤而對你的要求有所縮減,反而是抱著”你不做,後面還排著一堆人等著做”的心態提高產量要求。

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進口物大幅度漲價,連帶的影響了水電瓦斯等的民生硬體的運作,失去了基本生存功能的都市成了犯罪與死亡之地。

本篇作者以SURVIVALIST的心態,提供未雨綢繆的準備見解(雖然台灣不准擁有槍械,但你仍必須學會有效保護自己和家人),包括儲備糧食的重要性,對於日常中停電的準備(照明),治安敗壞下的居家安全問題等等。

按照台灣現在的狀況,以後難保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

連年的經濟措施失當與浪費和政治的空轉,外加國際經濟的現實轉變,台灣即使不會全面崩盤,經濟的衰退或是停滯卻已經成了事實。

雖然台灣是個島國,和外界的接觸比阿根廷繁許多,也連帶的多了一些些微的機會,但是長痛雖然沒有,短痛卻是必然的,這時候你該問自己:你該怎麼做?

因為別幻想美國或是大陸會來救我們,就算來了,國際現實可沒有白吃的午餐。

當情況糟糕到要輪到大陸要出手,那情況已經掉落了谷底,而援助的代價就是喪失台灣政治自主性的談判籌碼。

美國最多就是提供一些貸款,至於我們政府有沒有智慧學習韓國利用外款自金融風暴中站起,也是未知數。

甚者,外資會大量低價購入台灣賺錢的硬體、企業,讓你連翻身的機會、資本都沒有。

他國的經驗,提供了我們學習的機會。

並不是要大家瘋狂的花大筆錢囤積物資或是怎樣,而是希望大家停下來想想:假如一些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你要怎麼做? 對你而言,哪些"意外"(資產損失)是有可能會發生的?失業?火災?地震、颱風?當這些意外發生的時候,你的生活會遭遇到哪些變化?我可以做什麼事來預防、或是至少降低損失?

大環境的變遷,往往不是一個人能立刻改變的,唯有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才有資本去改變世界。